华师镇馆之宝,原来是它!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在华师
也有这样一个承载着
华夏千年文明瑰宝的博物馆
抓住秋天的尾巴
让我们走进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
一同揭开“镇馆之宝”的神秘面纱
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
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
1951年
时任中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王自申
前往国学大师钱基博家中拜访
把玩文物之际
两人萌生出建立博物馆的想法
1952年
学校决定筹建“历史博物馆”
并指定王自申牵头、钱基博
担任博物馆筹备委员会主席
并领衔具体负责筹建
钱基博带动张舜徽、王爱施、朱明庭等
校内外爱心人士
慷慨捐赠藏品
共计500余件
他本人就捐赠其中211件
(玉器26件,铜器80件,历代货币52件
古瓷25件,书法绘画28件)
1953年
华中师范学院历史博物馆
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
2018年
华中师范学院历史博物馆升级为
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
2022年
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新馆
正式开馆并对外开放
历经70年建设积累
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逐渐发展壮大
目前博物馆馆藏跨越
新石器至夏商周三代
历汉唐宋元以迄于明、清、民国
共计3000余件(套)文物
其中珍贵文物243件(套)
“书画珍藏展”
共展出文物460余件
涵盖石器、玉器、铜器、造像、陶瓷
织锦、书画、钱币、印章、墨砚
等10余个门类
博览古今 馆藏春秋
华师博物馆的每一件藏品
都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掸去时光的尘土
方寸之间
一览千年
唐敦煌石室写经长卷
该卷为佛教经卷,属于敦煌遗书的一部分。敦煌遗书是指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发现的4至11世纪多种文字的写本和印本、拓本文献,被誉为“中国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敦煌遗书被发现之初,大量文献被西方著名探险家斯坦因、伯希和等捆载而去,分布在十几个国家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内。
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收藏的这卷敦煌遗书为《金光明经》,又名《金光明最胜王经》,是大乘佛教中有着重要影响力的经典之一,该经卷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全卷干净整洁,无缺损虫蛀,实属难得精品,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卷面字体笔力苍劲,稳重刚劲,舒展自然,同时也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
捐赠者张舜徽是湖南沅江县人,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曾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曾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是中国第一位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一生完成学术著作28部,共计1000万字,其学术著作全部由毛笔撰写完成。
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
执教40年之久的张舜徽先生
在1953年
将这本长卷
捐赠给正在筹建中的博物馆
一本长卷
正是一种传承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创建了两湖书院。甲午战后,两湖书院除旧布新,两湖书院的变革宣告了湖北地区由旧式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过渡。两湖书院只招收湖南、湖北两地的学生,按籍贯分配相应比例。
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馆藏两湖书院课卷遗存共计19卷21册,多数为肄业于两湖书院的学生范熙壬考试时所写。从这些课卷卷首题字,可看到考试时间、籍贯、学科、名次奖励等信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这批试卷由范熙壬本人所藏。他是湖北黄陂人,近代追求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先驱之一。辛亥革命爆发后,范熙壬热情支持共和制,任湖北都督府总务科秘书。1913年,他高票当选众议院议员,此后参与议会运作,为推行民主法治而不遗余力。1924年冬,他以议会领袖身份赴天津迎接孙中山北上。20世纪20年代初,经李大钊介绍,范熙壬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厚而载物 博雅传承 方寸之间 一览千年
↓ ↓ ↓
开放参观时间
周一至周五:9:00-11:30,14:00-17:00
周六、周日闭馆
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闭馆
预约、参观方式
1、博物馆参观免费,10人以上团体参观需预约。
2、校内师生:凭(校园卡或身份证)刷卡入馆参观。散客无需预约;团体请至少提前一天,通过博物馆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
3、校外团队:参观需至少提前两天预约并持(身份证)刷卡进馆。
联系我们
咨询、团队预约:027-67866100,罗老师。
▼社科大咖云集华师!这场研讨会主题重要!▼
▼双向奔赴!华师·武理“友谊门”开了!▼
编辑:刘桢桢 莫静薇 陈羽珊 夏西(实习)王桂玲(实习) 王宇欣(实习)
部分材料来源于中国教育报
文字:罗松 图片:肖扬 陈恩灵
责任编辑:毛国樨审校:秦恒 马俊投稿邮箱:rmt@ccnu.edu.cn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